洛杉矶华人资讯网2月23日报道(记者 Annie)拜登上台后颁布新政,将拨款解决积压移民案件,移民法庭开庭加速,而审理并没有放松。华人因为文化和习惯,在移民法庭上有一些常犯的错误,会让本来顺利的庭审被否决。如何在法庭证明可信度,如何击败政府律师,在法庭上应该如何正确回答问题?美西时间2月18日,黄笑生律师在洛杉矶华人资讯网How视频频道的《焦点观察》节目中,用一个印度女性的庇护案例进行了全面讲解。
如何在移民法庭上击败政府律师? 黄律师引用了第九巡回法院的一个案例:一位27岁来自印度的女子,因为反对国大党的政治意见呼吁曼恩小岛独立,被当地人群殴,还被威胁实施轮奸。因为害怕,她从印度逃到了塞浦路斯,最终来到美国申请庇护。
这名申请者没有照片、官方文书等物证人证,还曾在第三国“塞浦路斯”停留,因此移民局拒绝庇护申请,联邦移民上诉委员会也拒绝了这个案件。而这名申请者不肯放弃,一直上诉到联邦第九巡回法院。
根据案件的记录,国土安全部的律师指出:这名申请者没有提供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遭到迫害,只有一面之词,不值得采信。
这名印度女子的代表律师指出:根据2008年的相关法例,只要陈词可信,不需要证据也可被采纳认证。此外,如果国土安全部的律师认为这名申请者的证词不可信,那么应该举证,举证的责任不在申请者。例如:政府律师质疑这名女子为何不能搬到印度的其他地方躲避迫害,那么政府律师应该举证——到印度其他地方生活是安全而不会被迫害的,这样才能证明这名女子的证词不可信。
凭借这个理由,这名印度籍女子最终赢得诉讼,顺利拿到绿卡。
图:黄笑生律师举出的第九巡回法院的案例
华人在移民法庭上如何建立可信度? 黄笑生律师指出,在移民法庭上,最重要的一点是证明可信度。法庭上有“一字撒谎,全盘撒谎”的准则,如果被抓住一个错处,可能前功尽弃。要建立可信度,需要注意5点。
1.言谈举止。
黄律师举出几个例子:
有华裔申请者在庭审时不敢直视法官,头一直低着,这让法官认为是因为撒谎而不自信,刻意避开眼神的接触;
有华裔申请者过分客气,让法官感觉不真诚;
有些华裔说案件经过时哈哈大笑,让法官怀疑受迫害的真实性;
有些华裔女性不停哭泣,让庭审无法继续,也错失机会;
有些华裔庭审时紧张声音发抖,也会被认为是在说谎;
还有一个案例,一名女士在上庭开始的短时间内就申请上了3次洗手间,最后推迟开庭时间,二次开庭也因为第一次开庭的表现而被判败诉。
2.坦诚程度
庭审时,法官才是法庭上的主宰,有固定的流程,需要详细询问案件的所有经过,让申请者作答,从回答的不同之处中找出纰漏来提出质疑,验证真假。有些华裔在庭审时,因为自己会一些英文,会自作主张用英文作答,但英文又不够流利,回答不完整,这个时候,法官会提出质疑:为何表明自己英文不好,又可以用英文作答,而作答时并不流利,是否因为想隐瞒或者撒谎。
黄律师提醒,在法庭上面对法官的问题,哪怕移民表格档案中都有,也千万不可有不耐烦的情绪,必须认真回答。
3.不正面回答问题。
在法庭上面对法官发问时,务必正面回答问题。
因为文化的不同,华裔申请者在回答问题时通常不够直接,例如当被朋友问到“你结婚了吗?”不少华人会回答“孩子都两个了”。在中文语言环境中是能够了解对方的答案,但在美国的移民法庭上,这是不允许的错误回答。
在移民法庭上,当问到“大学是否毕业”,如果回答是“我工作都三年了”,会被认为是规避问题,不诚实的表现。不少华人因为“不够直接”,庭审被拒绝。
4.庭审证词一致性
因为移民法庭开庭需要2-4小时,时间很长,移民局律师会在一个问题上反复发问。例如:一开始说没有打麻药,而2个小时后被问回答打过麻药,就会成为致命的漏洞。
5.庭审的证词跟之前行为的一致性。
庭审中,不少政府律师会翻查申请人此前填写的表格,提出一些质疑。例如对照入境美国填写的DS160表格。
黄律师举例:曾有一名政府律师质问申请者去过广州吗?申请者说没有,而实际上在申请B1/B2签证时就是在广州领事馆面签,就被抓住一个错处。
黄律师指出,在美国的移民法庭上,最重要的就是证明自己的说辞是可信的。如果说错了,法官会给予机会去解释,而且是充分的解释,申请者需要抓住这个机会,说清楚事情经过,提出可信说辞和证据,才可以翻盘。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