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业内幕》8月19日报道 32岁的华女Annie Lu现居华盛顿州贝尔维尤。2022年底,她加入了位于湾区的知名软件公司Atlassian,担任产品营销经理。当时的她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她热爱手头的项目,享受与团队的合作,每天都充满动力。然而,在持续投入两年多后,倦怠感悄然袭来,最终将她推向身心崩溃的边缘。幸运的是,一段假期让她重新找回了自己,并促使她重新思考人生方向。

《商业内幕》报道标题
以下是她讲述的这段关于梦想、崩溃与重启的真实故事。
梦想实现,却偏离了初心 2022年底,我加入了Atlassian,刚开始的几个月堪称理想状态:我负责的项目刚好对口我的兴趣和专长,公司文化开放包容,混合办公灵活高效,同事之间也合作融洽。这一切都让我相信,我终于找到了理想中的职场归属。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察觉公司在跟随科技行业的整体趋势:不断的重组、裁员、紧缩预算。重心也逐渐从具体的产品和用户转向更宏观的企业战略。我慢慢不再被分配到富有创造力、有影响力的项目,而是被卷入越来越多重复、流程化的工作任务中。我的热情也随之被一点点消耗殆尽。
我努力坚持,希望能“撑过去”,但到了2025年年初,我的身体开始发出明显的警示信号:失眠、疲惫、情绪低落,仿佛整个人都“断电”了。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燃尽,于是决定请一段医疗假,给自己恢复的机会。
假期中的重启 请假后的第一个月,我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照顾自己上:规律饮食、稳定睡眠、适度运动,甚至重新学习如何“玩”——比如听音乐、跳舞、晒太阳。我开始慢慢拾回被遗忘的兴趣爱好,像写日记、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
我终于明白,人生苦短,没有任何职位、薪资、头衔,值得我用健康去交换。那段时间我也意识到,自己一直受到许多根深蒂固的刻板观念影响,比如“只有进入科技大厂、走传统职业路线才算成功”,或者“离职就是失败”。而这些观念,正在束缚我的人生。
回归后,我选择离开:不是逃避,而是转身 休假期间我想了很多。当我回到工作岗位时,我已经做出了决定:离开Atlassian。
这个决定并不容易。我放弃了六位数的高薪、股票期权、优厚的健康福利以及灵活的工作制度,甚至放弃了一份我曾为之奋斗多年的“完美职业”。
但公司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让我逐渐失去了对工作的归属感和热情。我意识到,若继续留在这样一个让我感到空虚的环境中,只会让我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
我清楚地知道,这也是我走向真正理想生活的第一步。
不再执着结果,而是享受过程 现在,我已尽离职一个多月,我清晰地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充实感。我开始写作,记录自己的工作倦怠经历,也希望借此鼓励那些在职场中感到迷茫或被困住的人:你并不孤单,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正在一步一步地建立属于自己的“组合型职业路径”,专注于创意写作和自由职业的探索。在这段过渡期,我依靠之前的积蓄维持生活,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丈夫的支持——他目前仍在工作,为我提供了稳定的经济保障。
我不排除未来回到大企业工作,只要遇到真正契合价值观和热情的机会。但现在,我专注于创作之路,努力成为一个有自主权的人,而非被体制定义的“员工”。
虽然未来未知,我已学会不执着结果,享受每一步过程。人生不是直线,它可以转弯、暂停,也能选择全新的道路。这条路不一定通向大厂办公室,更多时候,是通向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成功不是爬多高的阶梯,而是找到那个让自己感到自由、完整、有意义的位置。
(编译:Liz)
独家编译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芝加哥华人资讯网”,切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