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芝加哥还只是远在天边的美帝的牛逼城市,三个月后,顺利从芝加哥转悠一圈回来,感触颇多。生活充满了惊喜和不确定性,正因为如此才如此有趣。有梦想敢追寻,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多一份坚持和争取。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梦想距离自己最近的一瞬间,纵身一跃,抓住梦想的尾巴。——题记
回国之后,同学朋友的评价是清一色的“羡慕嫉妒恨”,可爱的人们,其实每一次机会都是自己努力把我争取过来的。看似新鲜体面的旅程,从年三月初就开始着手准备,借户口,护照,申请,注册,签证,订机票,准备会议,中间跑腿走程序的各类狗血剧情轮番上演,短短三个月跑掉了去年一年跑的腿儿,求爷爷告奶奶的盖了数不清的红头章,耗掉了大半的出国热情。
回来五天时间,依然倒时差中,每天一大早四五点钟起床,吃早饭,工作,早起凉快,倒也不错。今天周末,闲下心来,梳理梳理芝加哥之行的点点滴滴。
北京时间6月24日中午,早早吃过午饭赶到机场,第一次灰机就是国际航班,知道这个之后老师一阵儿担心,数落我应该跟她坐同一班飞机。由于提前订好宾馆,我需要做的就是从帝都一路摸到芝加哥的宾馆,找到老师就成了。机场是城市的第一张名片,北京的机场确实够气派。。来的太早,登机口等了差不多2个小时才开始登机,还好带着单反说明书,趁着这个时间好好把玩了一番。
之前听说过网友吐槽UA航班服务,幻想清一色的美国镁铝空姐,上了飞机才知道连空嫂都没有,直接是一组的空奶,白发苍苍的美国大妈,不过还有一个气质超赞的非洲裔空嫂,应该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巧克力美人。由衷感慨米国劳动力的珍贵,同样的情况,在天朝必须是清一色的俊男靓女上阵,但人家不讲究这个,好多时候中国的优势体现在超多的人口和与之俱来的廉价劳动力,年轻人还用不完犯不着用年长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到站之后在酒店、宾馆、商店随处可见的其貌不扬的服务员,本来在国内肯定是服务生的角色,对这一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飞行途中引擎声够大,第一次坐飞机不太习惯,一路上看了4部电影,半睡不醒地耗了十几个小时,终于达到目的地——O'hare机场,据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也许跟芝城作为美国运输枢纽的地位有关。中国发展三十年,好多东西无非还是跟欧美学习,许多方面建设、设计都是国际接轨,所以在芝加哥的机场没什么太大陌生感。
老美做事原则性强,不存在咱们的灰色地带,后果就是效率偏低,海关安检排了2个小时的队伍,才顺利取行李,循着指示牌换乘小火车,到地铁站坐上去downtown的blue line。芝加哥市地铁和公交统一由CTA公司运营,地铁站买到7天的旅游通票,不限次乘坐CTA标志的公交车,着实非常人性化。晃晃悠悠的地铁上,到达城市中心的washington站已是晚上十点左右的时间。
倒了美帝才发觉自己英语口语那么烂,也仅限于能问路的水平,一路问路人如何乘车,芝加哥市民热心而友好,逗留约一周的时间问了数不清次数的路,基本也就一两个人对你爱答不理的。老美的超级自信的民族性格在此时暴露无遗,即便是他实际上不知道怎么去目的地,也会十分热情地告诉你搭哪路车去哪里,这是我在被“忽悠”之后才慢慢体会到。这帮傻老外,也还真是有意思。。
由于之前她老人家叮嘱要带天朝神品——康师傅泡面,所以抵达芝加哥的第一顿饭就算有着落了,你懂得。
宾馆的地段超好,处在芝加哥最核心的LOOP圈,紧邻最繁华的North Michigan Avenue,从宾馆到会议地十分钟走路即达,路上还会遇到乔丹的牛排店,芝加哥论坛报大楼,箭牌大楼等着名地标。
芝加哥被称为windy city,最后一天我是感受到了,夏天的寒风。也是个多雨的城市,阴晴不定,雨伞是必备的工具。中午吃饭间隙出去溜了一小圈儿。顺道一圈,不经意间溜到安静的小区,雨中撑伞,倒显得别有一番趣味。
芝加哥是建筑之城,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和欧式复古建筑错落有致,张弛有度,相得益彰。老美的街道修的偏窄,但漫步在他们的大街上,纵使四周都是摩天高楼,也不会有压抑和窒息感,很有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