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公共图书馆是一栋颇有东方特色的建筑,又名哈罗德•华盛顿图书馆(Harold Washington Library),是纪念为芝加哥城市经济丶文化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的第一位黑人市长而命名的。芝加哥公共图书馆(Chicago Public Library)是芝加哥城市的一大特色,享有“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的美誉,包括1个总馆丶2个地区馆丶79个分馆。
芝加哥公共图书馆总馆位于芝加哥市中心state大街400号,是一座长方形11层建筑(地下一层),于1991年9月建成并开放,建筑面积756640 平方英呎(约70,294万平方米),包括参考咨询丶政府信息丶历史文献阅览丶语言文学文献阅览丶艺术文献阅览丶文献编目丶儿童借阅以及成人图书流通等部门,馆藏图书及各种资料10,745,608册,年外借图书1900万册次,年购书经费高达1000万美元。在图书馆四楼的借阅区,大到各级别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小至每个政府雇员任一年度的纳税单,每一个剩余劳动力任一时期的工作申请表等信息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另外,在芝加哥公共图书馆,随处可见各个服务部门和环廊陈列着精美的美术作品,该馆不仅承担着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功能,还具有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展览功能。然而,当芝加哥图书馆的设计最初定下的时候,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人们认为“它根本不具有美感”。《芝加哥先驱报》曾认为这是“笨重的丶缺少美的建筑”,而纽约的建筑师们则称该设计“简直可怕至极”!
仅建筑的外观就引起如此广泛的争议,足见这所当时世界最大的图书馆所受到的关注度。到图书馆阅览图书画册无需证件,任何人都可走进图书馆,在开放式的书架上任意翻阅,查找自己喜爱的书籍。只有外借图书须办理借书卡,而且程序很简单,在出示证件后,只需花上几分钟填写一张表格就拥有了外借图书的资格。有了这张借书卡,还可以在图书馆借用芝加哥Field博物馆丶shed水族馆丶自然博物馆和儿童博物馆等十余个公共博物馆的免费参观出入证,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相信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竟会在一张小小的图书借阅卡上向市民呈现。
在此,我不禁想到,为什么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图书馆联系地如此紧密?这是否为当政者在有意提示着推动城市进步的每一位市民,阅读是汲取文化养分和智慧的一条“捷径”,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书籍在更大意义上是文化传承的最厚重的载体。对此,我无法下定论,也许对于历史不算久远的美国来说,迫切定格民族的文化归宿被摆在了与发展壮大本民族同等重要的位置。(
来源:网络